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目前,印度是世界上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国家,我国居世界第二位。花生名称繁杂,据我国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先后有万寿果、落地参、长生果、地豆、千岁子、地果、后花果、香芋、番豆等。
关于花生的起源,目前世界上公认花生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但国内已有不少报道,用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文物,认为我国也是花生的起源地之一,是栽培花生最早的国家。桂林市发现距今一万五千多年的花生化石。这种化石表面网纹清晰,果粒较小,具有明显的原始性经多种检验对比,发现这些化石同我国现代人工培植的花生及南美洲野生花生十分相似。这种化石为研究花生起源及传播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原始社会遗址中,首次发现了两粒碳化的花生种子,经碳14测定,距今4700±100年,这证明我国在新石器时期,花生就已存在,而南美洲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花生遗物,比我国要晚1000多年。
我国花生栽培的记载也在世界上最早,“干岁子”这一名称,始于汉代《三辅黄图》,而国外关于花生的最早记载,是西班牙殖民者奥维多船长在1535年编著的《西印度通史》,该书首先称花生为“玛尼”。此外,非洲有些国家及欧洲、日本的花生都是由中国传入的,至今欧洲把花生称做“中国坚果”,日本人则称为“南京王”和“唐人豆”。
花生生长十分有趣,结实方式在油料作物中独具一格,清代王凤九在《汇书》中说,花生“茎叶俱类豆,其花亦似豆花扁色黄,枝上不结实,其花落地,即结实于泥土,奇物也。”花生在地上开花,地下结果,其原因是花生开花有两种,一种为不孕花,着生在分枝的顶端,不能结实;另一种为可孕花,着生在分枝的下端,可孕花经传粉受精后,花瓣逐渐凋谢,其子房柄越长越长,先是向上升长,达到一定的重量便往下垂,接近地面后就慢慢钴入土中,多在二、三寸深的土里结实,故花生称“落花生”、“落地参”。
花生在我国分布很广,从热带以至寒温带都有大面积的生产栽培,并且形成了丰富的种植方式和品种类型,全国现划分为七个花生自然区,即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夏作花生区、东北早熟花生区、黄土高原花生区、西北内陆花生区和云贵高原花生区。花生种植面积的90%以上集中在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区及长江流域夏作花生区,其中山东省花生栽培面积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位居全国之首。